ESR/ESL
ESR(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):
等效串聯電阻。 ESR的出現導致電容的行為背離了原始的定義。ESR是等效“串聯”電阻,意味著,將兩個電容串聯,會增大這個數值,而並聯則會減少之。
理論上,一個完美的電容,自身不會產生任何能量損失,但是實際上,因為製造電容的材料有電阻,電容的絕緣介質有損耗,各種原因導致電容變得不“完美”。這個損耗在外部,表現為就像一個電阻跟電容串聯在一起,所以就起了個名字叫做“等效串聯電阻”。
比如,我們認為電容上面電壓不能突變,當突然對電容施加一個電流,電容因為自身充電,電壓會從0開始上升。但是有了ESR,電阻自身會產生一個壓降,這就導致了電容器兩端的電壓會產生突變。無疑的,這會降低電容的濾波效果,所以很多高品質的電源啦一類的,都使用低ESR的電容器。
同樣的,在振盪電路等場合,ESR也會引起電路在功能上發生變化,引起電路失效甚至損壞等嚴重後果。
所以在多數場合,低ESR的電容,往往比高ESR的有更好的表現。
不過事情也有例外,有些時候,這個ESR也被用來做一些有用的事情。
比如在穩壓電路中,有一定ESR的電容,在負載發生瞬變的時候,會立即產生波動而引發回饋電路動作,這個快速的回應,以犧牲一定的瞬態性能為代價,獲取了後續的快速調整能力,尤其是功率管的回應速度比較慢,並且電容器的體積/容量受到嚴格限制的時候。這種情況見於一些使用mos做調整管的三端穩壓或者相似的電路中。這時候,太低的ESR反而會降低整體性能。
實際上,需要更低ESR的場合更多,而低ESR的大容量電容價格相對昂貴,所以很多開關電源採取的並聯的策略,用多個ESR相對高的鋁電解並聯,形成一個低ESR的大容量電容。犧牲一定的PCB空間,換來器件成本的減少,很多時候都是划算的。
由ESR引發的電路故障通常很難檢測,而且ESR的影響也很容易在設計過程中被忽視。簡單的做法是,在模擬的時候,如果無法選擇電容的具體參數,可以嘗試在電容上人為串聯一個小電阻來模擬ESR的影響,通常的,鉭電容的ESR通常都在100毫歐以下,而鋁電解電容則高於這個數值,有些種類電容的ESR甚至會高達數歐姆。
ESR值與漣波電壓的關係可以用公式V=R(ESR)×I表示。這個公式中的V就表示紋波電壓,而R表示電容的ESR,I表示電流。可以看到,當電流增大的時候,即使在ESR保持不變的情況下,漣波電壓也會成倍提高。
ESL (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 ):
等效串聯電感,一隻電容器會因其構造而產生各種阻抗、感抗,比較重要的就是ESR等效串聯電阻及ESL等效串聯電感—這就是容抗的基礎。電容器提供電容量,要電阻幹嘛?故ESR及ESL也要求低…低;但low ESR/low ESL通常都是高級系列。
ESR的高低,與電容器的容量、電壓、頻率及溫度…都有關連,當額定電壓固定時,容量愈大 ESR愈低。有人習慣用將多顆小電容並接成一顆大電容以降低阻抗,其理論是電阻並聯阻值降低。但若考慮電容接腳焊點的阻抗,以小並大,不見得一定會有收穫。
反過來說,當容量固定時,選用高WV額定電壓的品種也能降低 ESR;故耐壓高確實好處多多。頻率的影響:低頻時ESR高,高頻時ESR低;當然,高溫也會造成ESR的提升。
串聯等效電阻ESR的單位是mΩ,高級系列電容常是low ESR及low ESL。若比較低內阻及低漏電流兩種特性,則低內阻容易達成,故標示low ESR的電容倒很常見。ESR與損失角有關聯,ESR=tanδ/(ω×Cs),Cs是電容量。 有時電容器規格上會有Z,它與ESR的意義不同,但Z的計算示與ESR有關,同時也考慮到容抗及感抗,是真正的內阻。剛才提到電容的ESR單位是mΩ,那是指大電容,若是220μF小容量電容,其ESR單位就不是mΩ而是Ω。
早期的卷制電容經常有很高的ESL,而且容量越大的電容,ESL一般也越大。ESL經常會成為ESR的一部分,並且 ESL也會引發一些電路故障,比如串聯諧振等。但是相對容量來說,ESL的比例太小,出現問題的幾率很小,再加上電容製作工藝的進步,現在已經逐漸忽略 ESL,而把ESR作為除容量之外的主要參考因素了。
順便,電容也存在一個和電感類似的品質係數Q,這個係數反比於ESR,並且和頻率相關,也比較少使用。